白云區:因地制宜謀劃項目 整合資源發展產業
發布時間:2022-12-12 11:12 來源:白云頻道

袁啟梅(左一)與駐村工作隊工作人員一道包裝紅米。
“種不種紅米?要種!今年一畝地產出500斤,增收5000多塊錢,比種白米效益高,跟著‘紅米書記’走,明年還要這樣種!”12月7日,在白云區牛場布依族鄉祁山村村民付洪發的家門口,該村鄉村振興駐村工作隊第一書記袁啟梅正和村干部一起開展日常走訪工作,問到付洪發來年種植紅米的意愿時,付洪發沒有半點猶豫,立馬點頭表態要繼續種植。
祁山村是一個布依族聚居的純農業村寨,地處白云區牛場布依族鄉腹地,轄5個村民組236戶850余名村民。該村坐落于大山間,森林資源豐富,但地勢落差大、陡坡洼地多、土地零散不連片,年輕人大都選擇到周邊城鎮工作,留守的中老年人在家種植稻谷、玉米、辣椒等傳統作物自給自足,村里沒有規模性產業,無法帶動村集體經濟,因此還被列為后進村之一。
為了幫助祁山村脫掉后進村的帽子,去年5月,以白云區新一輪鄉村振興駐村工作為契機,在白云區委組織部的統籌安排下,白云區農業農村局的黨員干部袁啟梅作為第一書記,與來自白云城維集團的李耿、來自白云區中醫院的陳忠文三人組成駐村工作組進駐祁山村,夯實農村基層黨組織力量,助力村“兩委”抓黨建促鄉村振興工作。
駐村工作隊一到村里,就與祁山村村“兩委”召開會議,了解村情、統一思想,并迅速開展村民走訪調研工作。“走訪了解到,有些村民在種植辣椒,已經有了成熟的銷售模式,村里也有市場主體流轉土地種植李子,但技術管理要求高,無法帶動一般老百姓種植。”袁啟梅說,村民種植都是單打獨斗、各干各的,村里沒有產業發展思路,沒有規模性產業帶動,村集體經濟幾乎是“空殼”,這也成了她心頭的一樁大事。
近年來,白云區大力實施“強菌”工程推動現代都市農業發展,食用菌產業發展如火如荼,祁山村何不利用現有的產業資源也發展食用菌種植?袁啟梅馬上對接派出單位白云區農業農村局,多次邀請農業專家、羊肚菌種植企業等來村里實地考察,但因祁山村土地零散、投資成本高等情況,發展食用菌種植的路子走不通。
功夫不負有心人,在農業專家多次實地考察調研過程中,勘查到祁山村土地屬于沙壤地,水源水質條件好,很適合種植紅米。只要在紅米種植產量、質量、味道等方面下功夫,經濟效益比種植普通白米能翻番,且又是當地村民熟悉的農業產業,技術上要求不太高,何樂而不為呢?
今年年初,袁啟梅組織村民召開村組壩壩會,動員村民種植紅米,卻被村民們“潑了一盆冷水”。付洪發就是其中之一,“紅米糙得很,味道又不香,我家就從來不吃,肯定賣不出去的。而且產量又低,種白米一畝地可以產出五六百斤,種紅米一畝地最多只得二三百斤,賣又賣不出去,自家又不喜歡吃,太不劃算。”付洪發說出了當時很多村民質疑的心聲。
對此,已經提前做過調研的袁啟梅并不氣餒。針對紅米糙、產量低等質疑,袁啟梅和駐村工作隊專門到貴州農科院進行考察選種,確定黔優1130種子,確保種子質量,并將該品種在花溪種植成功的紅米成品帶回祁山村,邀請有意愿種植的村民和村干部試吃。該品種紅米軟香糯,口感很不錯,且產量一畝能產出五六百斤,跟普通白米產量相當,經濟效益更高,讓大家有了信心。
針對村民擔心的銷路問題,駐村工作隊派出單位白云區農業農村局、區城維集團、區中醫院給了大家底氣,由派出單位作保障,袁啟梅向村民承諾兜底包銷路,絕不讓大家這一年白辛苦……最終,祁山村全村試點種植紅米30余畝,共有15戶村民報名參與。
說干就干。今年3月,袁啟梅帶領參與試種的村民開始了育苗、種植工作,多次邀請省農科院植物保護研究所、區農業農村局專家團隊到田間開展培訓,指導村民提高種植技術,做好病蟲害生物防治,加強日常水肥管理等,對接協調愛心企業捐贈35噸有機肥,以確保紅米品質。
9月,看著稻穗上結起了一粒粒飽滿的稻谷,村民們的信心更足了。紅米殼薄,容易破損,為了確保米粒外觀完整,袁啟梅與村民一起采取人工方式進行收割。一畝能收獲近600斤紅米,和雜交水稻的產量不相上下,村民心里更有底了。
“這回試種的30畝紅米,共產出18000余斤,定價在8元至10元一斤,通過白云區云尚集平臺、牛場鄉‘認養一分地’活動等渠道一推出,不到半個月就被搶購一空,我們派出單位的同事有些都沒搶到。”袁啟梅笑著說,初嘗到甜頭,不少村民都在詢問,來年也想加入進來種植紅米。目前,村里正在對接開展品牌包裝,計劃通過加入白云區云尚集農產品區域公用品牌,把“祁山紅米”的名聲打出去。
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要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堅持城鄉融合發展,暢通城鄉要素流動。加快建設農業強國,扎實推動鄉村產業、人才、文化、生態、組織振興。發展鄉村特色產業,拓寬農民增收致富渠道。這讓袁啟梅備受鼓舞、心潮澎湃。
“產業振興是鄉村全面振興的基礎和關鍵。”袁啟梅表示,接下來,將以黨的二十大精神為指引,立足祁山村當地資源實際,優化產業布局,在繼續推廣紅米種植的基礎上,探索發展布依米酒加工等產業,夯實產業根基推動鄉村產業發展壯大,讓村民看到產業發展前景,激發村民內生動力,共同推動鄉村振興。
貴陽日報融媒體記者 梁婧 文/圖
編輯:胡家歡
統籌:李華瑩
編審:劉文強
-
中國綠茶新金三角:貴州!憑什么?
-
陳晏赴京拜會中國人民大學黨委書記靳諾
-
貴陽去年空氣質量創歷史最佳 全年357天優良好空
-
展示藝術精品 提供美育服務
慶祝改革開放四十周年主題美術作品展在貴州美術館展出...
-
陽光云海相約來
在送走2018年最后一場雪后,1月5日清晨,興義市敬南鎮...
-
貴州玉屏:茶花盛開引客來
正值茶花盛開季節,位于貴州省銅仁市玉屏侗族自治縣的...
-
人盡其才 筑夢黔行!貴州奮力推進“人才大匯聚
-
摘帽出列后的三百六十五天!貴州全力鞏固拓展脫
清晨第一縷陽光,鋪灑在初冬的貴州大地,映照著欣欣向...
-
貴州運用大數據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 “一張網
“十四五”時期,貴州基本民生保障將更加完善,社會救...
-
創新一子落 發展滿盤活!貴州各地開發區向改革
-
中超:北京國安平成都蓉城
6月30日,主裁判劉威(左二)與成都蓉城隊球員阿不都海...
-
女子雙人10米臺:陳芋汐/全紅嬋奪冠
當日,在匈牙利布達佩斯舉行的2022年世界游泳錦標賽跳...
-
世界女排聯賽:中國勝波蘭
當日,在保加利亞索非亞舉行的2022年世界女排聯賽分站...
-
溫網綜合:納達爾、斯維亞特克挺進第三輪
今年法網的男、女單打冠軍納達爾和斯維亞特克從紅土轉...
-
中國籃球名人堂首屆入堂規模確定:25人 1個集體
中國籃協名人堂委員會30日召開首次會議,確定了中國...
-
《農村教育發展報告》:教師隊伍建設成效明顯
東北師范大學中國農村教育發展研究院13日在京發布《中...
-
司考改革:想拿雙學位當“敲門”磚?沒那么簡單
幾乎所有非法學專業的司考考生都拼了命地想在司考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