謀好新產業 變出“興”面貌——探尋開陽縣南江鄉苗寨村的鄉村振興路徑
發布時間:2022-11-17 10:08 來源:開陽頻道

在開陽縣南江鄉苗寨村菊花種植基地,當地村民正忙著采摘鮮菊。
初冬時節,沿著蜿蜒的公路穿行于開陽縣南江鄉,青山之間、綠水之畔,一路皆是風景。在南江鄉苗寨村,一棟棟獨具特色的民宿錯落有致,漫山遍野的金絲皇菊盛開,喜獲豐收的村民在這片金色田野忙碌著,幸福寫在笑臉上。
還是那塊地,如今卻不再貧瘠,變身農旅融合的花谷景區;還是那棟老房,卻換了新顏,變成時尚又充滿鄉愁的民宿;還是那些村民,卻有了新的身份,在家門口當起“上班族”……在“變”與“不變”的辯證中,苗寨村重構產業發展新格局,重塑美麗村莊新面貌,種下鄉村振興新希望。
帶著資金的龍頭企業來了,五湖四海的游客來了,外出務工的村民也回來了……在“綠水青山”到“金山銀山”的轉換中,苗寨村實現了從生態美到底蘊濃、從產業興到村民富,激活了鄉村振興的“一池春水”。
苗寨村,正在告別昔日的封閉落后,在綠水青山間,走向鄉村振興的美好新未來。
一個景區帶來土地之變:“苞谷地”變花谷,“花”樣文章做起來
勞作間隙,站在曾經耕種了十幾年的田里,望著這片如今披上金色外衣的土地,苗寨村村民班中平臉上掛滿笑容,心中滿是喜悅。
“過去誰能想到,有朝一日這些土里不再種苞谷,更不敢想象這里會變成一片花谷,我們農民變成‘上班族’……”班中平感慨道。他的腳邊,大朵大朵的金絲皇菊競相開放,菊香彌漫。
趁著秋日暖陽,苗寨村的村民們正穿梭在花田間,精挑細選出碩大、金黃的金絲皇菊,分揀、烘焙、制作成品供應市場……如今,從種植到深加工,苗寨村金絲皇菊全產業鏈已經形成,成為帶動村民增收致富的新名片。
長期以來,苗寨村由于地理位置偏僻而“養在深閨人未識”,盡管有著得天獨厚的生態資源優勢,村里的產業卻只能依靠傳統種植業。
今年初,南江鄉積極調整農業產業結構,引進了貴州醉美苗鄉生態旅游開發有限公司,計劃投資2000萬元,通過“龍頭企業+村集體+村民”的發展模式,以苗寨村為中心,打造一個以“特色鄉村旅游+農業休閑游”為核心的農旅融合觀光園——開陽·南江花谷,做起了“花”樣文章。
該項目總規劃面積1000余畝,目前已實施種植及配套設施建設面積600余畝,其中種植金絲皇菊150余畝。“金絲皇菊具有經濟價值高、收獲周期短、市場空間廣等特點,屬于‘短平快’的產業,每年的4、5月種植,在10、11月就可以采摘,經過短時間的投入,就可以實現可觀的經濟效益。”貴州醉美苗鄉生態旅游開發有限公司相關負責人說。
每畝約產鮮花2000斤,每斤收購價格約3元,每畝可創造純收入6000元……對于苗寨村而言,這筆經濟賬,讓他們看到了產業振興的希望。
不僅如此,苗寨村還建起了金絲皇菊加工廠,延伸產業鏈條,推動一二三產融合發展。為豐富項目特色業態和服務,園區內還建設了農家主題餐廳——南廚花宴、觀光小火車、七彩滑道、網紅打卡點、農特產專區等多個體驗項目,為廣大游客提供多類型的旅游體驗服務。村集體經濟有了新的增收渠道,當地及周邊群眾也有了更多的就業機會。
鄉村特色產業興起,農產品有了品牌支撐,農旅融合駛上“快車道”,農民增收致富渠道拓寬……如今,苗寨村正走出一條企業發展與群眾增收“相輔相成、互利共贏”的道路。
一種模式帶來農房之變:“雜物間”變民宿,“沉睡資源”醒過來
苗寨村巖腳組,位于一面巨大的天然崖壁之下。與這鬼斧神工的自然風景相映襯的,是一排青瓦白墻的民宿。滿目綠色之中,木屋、古樹、草地、菜園、溫泉相映成趣,處處散發著鄉愁味道,讓水東鄉舍大巖溫泉山居更具特色……
在水東鄉舍大巖溫泉山居,那個自己住了幾十年再熟悉不過的地方,52歲的巖腳組村民羅瑞發已經很難找到過去的影子了。只是在記憶里,以前的畫面依舊清晰。
“這棟民宿在改造前,是一棟破舊的老房子,已經有超過100年的歷史。我們家幾代人都住在這里,2015年家里蓋了新房后,這里就變成了雜物間,閑置了7年。”羅瑞發回憶說。
今年,貴州水東鄉舍旅游發展有限公司啟動水東鄉舍2.0版本,看中了苗寨村的生態資源優勢,決定在苗寨村打造第一批2.0版本水東鄉舍。羅瑞發家的老房正合條件,很快就簽了房屋入股的合同。
“真想不到閑置這多年的老房子,也能變成這么好看的民宿。老房子能重新利用起來,而且還能帶來不錯的收入,對我們來說,何樂而不為呢?”羅瑞發滿臉喜悅地說,“根據約定,一間房一年就有1200元的保底收入,我們家5間房就有6000元的收入,到年底還有20%的分紅。”
今年10月,水東鄉舍大巖溫泉山居在苗寨村正式開始運營。水東鄉舍2.0版本突破了1.0版本單家獨戶的布局,采用組團式的打造方式,目前有14個房間、20個床位,非常適合40人以下的小型聚會。
“水東鄉舍項目采取閑置房改經營房、自留地改體驗地、老百姓改服務員、保青山留鄉愁的‘三改一留’發展模式,實行‘622’利益聯結機制,也就是經營投資人占60%,農戶和平臺公司各占20%,吸納民間資本入股參與旅游開發。”貴州水東鄉舍旅游發展有限公司負責人說。
在水東鄉舍“622”機制模式的實施中,閑置農房變身“精品民宿”,不僅喚醒了閑置的“沉睡資源”,也讓村集體經濟強起來,讓村民的錢袋子鼓起來。
目前,水東鄉舍項目已完成投資1.5億元,農戶入股110余戶,吸引70余個城市投資人入股,吸引社會入股資金2800余萬元,帶動當地老百姓就業160余人,帶動建檔立卡戶131戶。自投運以來,運營情況良好,入股農戶收益超過12000元/年,就業農戶收益超過25000元/年。
隨著水東鄉舍項目的快速推進,閑置農房活起來,民宿經濟火起來,一條可復制、能推廣的鄉村振興之路正在南江鄉鋪開。苗寨村,鄉村振興的底氣越來越足了。
一串項目帶來身份之變:農民變“上班族”,腰包逐漸鼓起來
曾經,苗寨村的村民種地靠天吃飯,收入普遍低;曾經,村里的年輕人紛紛外出打工,苗寨村一度成為空殼村……隨著鄉村振興的快速推進,一時間,苗寨村很多村民的身份開始發生變化。
他們變成了在家門口上班的管理員。
參加過高素質農民培育培訓班的村民班中平,在開陽·南江花谷項目啟動后,很快就入職貴州醉美苗鄉生態旅游開發有限公司,成為了園區的一名正式管理人員。一個月工資4000多元,對于班中平來說,這就是從前想象中的生活。
“過去我們主要是種枇杷,主要的問題是枇杷采摘季一結束大家就沒事干,人力閑置,收入不穩定,沒有其他收入來源,日子一直過得緊巴巴的。”班中平坦言,“如今,土地流轉出去,大家一起種植菊花,工作輕松,既能顧家還能賺錢,日子真是越來越好了。”
開陽·南江花谷通過政府、企業、村集體合作的發展模式,挖掘出了更廣闊的市場,讓當地百姓充分參與到發展中來,充分享受項目建設所帶來的收益。從菊花種植到管護,再到采收、加工等,該項目可提供超過48個就業崗位……
他們變成了在民宿工作的服務員。
“自從村里的水東鄉舍項目啟動后,我就應聘到公司當服務員,主要負責庭院衛生管理和房間日常維護,每個月基本工資2400元,還有提成收入,這可比外出打工強多了。”村民李紅英不再外出打工,對于在家門口的這份工作,她感到滿意并充滿期待。
身份之變的背后,是村民們的思路之變。如今,苗寨村村民的思想更“活”了。不僅僅是當起管理員、服務員,以景區和民宿為帶動,越來越多的村民參與到水果、蔬菜、土雞蛋等特色農產品銷售,以及刺繡、雕刻、蠟染等農村工藝品輸出中來,吃上了“旅游飯”,日子越過越紅火。
“變化是清晰可見的。以前,有3000多人口的苗寨村,外出務工的村民就有1000多人之多,現在減少至100多人,特別是大部分年輕人都回來了,我們的產業發展有了更充足的人才,也讓發展動力更強活力更足。”苗寨村駐村第一書記曾武說。
變化在每個村民身上。2021年,苗寨村人均收入1.5萬元,今年預計超過1.7萬元。在增收致富的康莊大道上,苗寨村的村民們,步子邁得越來越穩。
貴陽日報融媒體記者 陳文新 樊榮 姚方媛/文 覃偉/圖
編輯:胡家歡
統籌:李華瑩
編審:劉文強
-
中國綠茶新金三角:貴州!憑什么?
-
陳晏赴京拜會中國人民大學黨委書記靳諾
-
貴陽去年空氣質量創歷史最佳 全年357天優良好空
-
展示藝術精品 提供美育服務
慶祝改革開放四十周年主題美術作品展在貴州美術館展出...
-
陽光云海相約來
在送走2018年最后一場雪后,1月5日清晨,興義市敬南鎮...
-
貴州玉屏:茶花盛開引客來
正值茶花盛開季節,位于貴州省銅仁市玉屏侗族自治縣的...
-
人盡其才 筑夢黔行!貴州奮力推進“人才大匯聚
-
摘帽出列后的三百六十五天!貴州全力鞏固拓展脫
清晨第一縷陽光,鋪灑在初冬的貴州大地,映照著欣欣向...
-
貴州運用大數據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 “一張網
“十四五”時期,貴州基本民生保障將更加完善,社會救...
-
創新一子落 發展滿盤活!貴州各地開發區向改革
-
中超:北京國安平成都蓉城
6月30日,主裁判劉威(左二)與成都蓉城隊球員阿不都海...
-
女子雙人10米臺:陳芋汐/全紅嬋奪冠
當日,在匈牙利布達佩斯舉行的2022年世界游泳錦標賽跳...
-
世界女排聯賽:中國勝波蘭
當日,在保加利亞索非亞舉行的2022年世界女排聯賽分站...
-
溫網綜合:納達爾、斯維亞特克挺進第三輪
今年法網的男、女單打冠軍納達爾和斯維亞特克從紅土轉...
-
中國籃球名人堂首屆入堂規模確定:25人 1個集體
中國籃協名人堂委員會30日召開首次會議,確定了中國...
-
《農村教育發展報告》:教師隊伍建設成效明顯
東北師范大學中國農村教育發展研究院13日在京發布《中...
-
司考改革:想拿雙學位當“敲門”磚?沒那么簡單
幾乎所有非法學專業的司考考生都拼了命地想在司考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