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續10年參加首都義務植樹?習近平引領建設綠色家園
發布時間:2022-04-07 08:19 來源: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2022年3月30日,習近平等黨和國家領導人來到北京市大興區黃村鎮參加首都義務植樹活動。這是習近平拿起鐵鍬走向植樹地點。新華社記者殷博古攝
春回大地,萬物更新。3月30日上午,黨和國家領導人習近平、李克強、栗戰書、汪洋、王滬寧、趙樂際、韓正、王岐山等集體乘車,來到位于北京市大興區黃村鎮的植樹點,同首都群眾一起參加義務植樹。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連續10年參加首都義務植樹活動,多次談到造林綠化的重大意義。在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指引下,全黨全國人民向著建設綠色家園的美麗夢想拼搏奮進。
種下的既是綠色樹苗,也是祖國的美好未來
2022年3月30日,習近平等黨和國家領導人來到北京市大興區黃村鎮參加首都義務植樹活動。這是習近平同大家一起植樹。新華社記者黃敬文攝
今年的植樹點位于大興新城城市休閑公園內,揮鍬鏟土、培土圍堰、提水澆灌……習近平接連種下油松、碧桃、白玉蘭、海棠、小葉白蠟等多棵樹苗。
一鍬土,種下的既是樹苗,也是生態文明的希望。一桶水,澆灌的既是土壤,也是美麗中國的夢想。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把生態文明建設作為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和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的重要內容,國土綠化作為生態文明的重要方面受到高度重視。
國家林業和草原局組建、《關于加強草原保護修復的若干意見》印發……一系列行動為守護綠色底色保駕護航。
從一棵樹到一片林,一代又一代人植樹綠化的步伐堅定不移。
地處毛烏素沙漠邊緣的山西省右玉縣,曾經風沙成患、山川貧瘠,一代代右玉人的綠色接力讓一個“不毛之地”變成了“塞上綠洲”。
2021年8月23日下午,習近平在河北承德塞罕壩機械林場月亮山考察。新華社記者謝環馳攝
塞罕壩林場人多年堅持植樹造林,讓這里從黃沙遮天的茫?;脑兂蓳碛邪偃f畝人工林海的“綠色明珠”。
祁連山腳下,40年來以“六老漢”為代表的八步沙林場三代職工接續奮斗,書寫了從“沙逼人退”到“人進沙退”的綠色篇章。
綠水逶迤去,青山相向開。中國的森林覆蓋率逐漸提高,植樹造林、發展林業成為我國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方面。
“推進生態文明建設,離不開國土綠化。森林在調節氣候、保護農田、涵養水源、防止水土流失、凈化空氣、防沙治沙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全國政協委員、國務院參事、中國林業科學研究院首席專家楊忠岐在接受人民網采訪時談道,“近年來,隨著我國保護生態環境意識的增強,人們對森林生態功能的認識也進一步提高。如今,森林的保護成效已逐步顯現。”
守護的既是綠水青山,也是新的發展機遇
2019年7月15日下午,習近平在內蒙古赤峰市喀喇沁旗馬鞍山林場林區,沿著崎嶇的護林小道察看林木長勢。新華社記者謝環馳攝
在參加十三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內蒙古代表團審議時,習近平指出,要探索以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為導向的高質量發展新路子。
綠色,是新發展理念中不可或缺的一環。
上世紀70年代開始,浙江安吉縣余村開山采礦,環境遭到嚴重破壞。
在“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指引下,余村著手整治道路泥濘、垃圾遍地的村容村貌,經過努力搖身一變成為“不賣石頭賣風景”的宜居宜業宜游之地。
一個村莊的變化,可以折射一個國家的變遷。近年來,各地持之以恒,解決突出生態環境問題,探索以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為導向的高質量發展新路子,讓良好生態環境成為美好生活與經濟發展的增長點。
綠色,是億萬百姓幸福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
以前是“盼溫飽”,現在是“盼環保”。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條件的改善,生態環境在群眾心中所占比重不斷提高。
上世紀90年代,上海人均公共綠地面積僅約1.11平方米,略大于一張報紙。最新數據顯示,全市人均公共綠地面積增加到8.5平方米的“一間房”。
在不少地方,一座座精致的街角公園、一片片蓊郁清新的景觀森林,取代了從前雜亂無章的違章建筑,讓人們在“生態留白”中更覺呼吸順暢。
美好的生活,從來不止于經濟,還在于舒適的人居環境、普惠的生態產品。生態持續向好,發展才有后勁,幸福生活和可持續發展也才更有支撐。
建設的既是綠色家園,也是人類共同的希望
生態文明建設關乎人類未來,建設綠色家園是人類的共同夢想。中國的綠色行動正在對全世界產生巨大的正面推動。
從推動《巴黎協定》生效實施,到設立氣候變化南南合作基金,從發起建立“一帶一路”綠色發展國際聯盟,到將綠色發展合作計劃納入中非“八大行動”,中國同世界各國開展環保交流合作,形成了多層次、多渠道、多領域的合作局面。
習近平在第七十五屆聯合國大會一般性辯論上指出,中國將提高國家自主貢獻力度,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二氧化碳排放力爭于2030年前達到峰值,努力爭取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
有中國承諾,更有中國擔當、中國行動。
剛剛閉幕的北京冬奧會、冬殘奧會上,微光火炬、氫能大巴、“綠電”供應,綠色低碳成為一大亮點。
“用張北的風點亮北京的燈”。北京的清潔能源有不少是來自張家口。未來,冀北地區每年還要向首都北京輸電,提供北京年用電負荷的20%左右。
作為新興的“車輪上的國家”,2021年我國新能源汽車產銷量均超過350萬輛,同比增長1.6倍。不僅上海、北京、廣州、深圳,三四線城市甚至鄉村,生活垃圾分類都正在成為生活新風尚。
既要做好碳排放的“減法”,也要做好“擴綠”的加法。
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累計完成造林9.6億畝。森林覆蓋率提高2.68個百分點,達23.04%;森林植被總碳儲量凈增13.75億噸,達92億噸。
“在‘雙碳’目標的指引下,森林的碳匯價值更加凸顯。在持續進行林業生態工程的同時,切實加強對現有森林的撫育、經營和管理,實施森林質量精準提升工程,將會大大增加森林碳匯能力。”楊忠岐說。
2013年4月2日,習近平等黨和國家領導人來到北京市豐臺區永定河畔參加首都義務植樹活動。這是習近平同少先隊員一起給剛栽下的銀杏樹澆水。新華社記者鞠鵬攝
眾人植樹樹成林。習近平道出真諦:“一起參加義務植樹,就是要倡導人人愛綠植綠護綠的文明風尚,讓大家都樹立起植樹造林、綠化祖國的責任意識,形成全社會的自覺行動,共同建設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美麗家園。 ”
編輯:楊麗娟
統籌:汪東偉
編審:干江沄
-
中國綠茶新金三角:貴州!憑什么?
-
陳晏赴京拜會中國人民大學黨委書記靳諾
-
貴陽去年空氣質量創歷史最佳 全年357天優良好空
-
展示藝術精品 提供美育服務
慶祝改革開放四十周年主題美術作品展在貴州美術館展出...
-
陽光云海相約來
在送走2018年最后一場雪后,1月5日清晨,興義市敬南鎮...
-
貴州玉屏:茶花盛開引客來
正值茶花盛開季節,位于貴州省銅仁市玉屏侗族自治縣的...
-
人盡其才 筑夢黔行!貴州奮力推進“人才大匯聚
-
摘帽出列后的三百六十五天!貴州全力鞏固拓展脫
清晨第一縷陽光,鋪灑在初冬的貴州大地,映照著欣欣向...
-
貴州運用大數據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 “一張網
“十四五”時期,貴州基本民生保障將更加完善,社會救...
-
創新一子落 發展滿盤活!貴州各地開發區向改革
-
中超:北京國安平成都蓉城
6月30日,主裁判劉威(左二)與成都蓉城隊球員阿不都海...
-
女子雙人10米臺:陳芋汐/全紅嬋奪冠
當日,在匈牙利布達佩斯舉行的2022年世界游泳錦標賽跳...
-
世界女排聯賽:中國勝波蘭
當日,在保加利亞索非亞舉行的2022年世界女排聯賽分站...
-
溫網綜合:納達爾、斯維亞特克挺進第三輪
今年法網的男、女單打冠軍納達爾和斯維亞特克從紅土轉...
-
中國籃球名人堂首屆入堂規模確定:25人 1個集體
中國籃協名人堂委員會30日召開首次會議,確定了中國...
-
《農村教育發展報告》:教師隊伍建設成效明顯
東北師范大學中國農村教育發展研究院13日在京發布《中...
-
司考改革:想拿雙學位當“敲門”磚?沒那么簡單
幾乎所有非法學專業的司考考生都拼了命地想在司考改革...